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裴春亮:从朴素报恩到勇担重任
发布时间:
2016-03-14 16:21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裴春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他曾经是村里最苦最穷的人,经过一番“炼狱”般的挣扎与奋斗,他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带领全村和周边乡镇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说:“为乡亲们办事,一开始就是为了报恩,到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一种责任。在造福村民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建议都是关于‘村里事’”
记者在河南代表团驻地见到裴春亮时,他带着一种乡土味儿的质朴,丝毫没有土豪气。
“我虽然很多年没干农活、家也安在市区了,但我的根儿在农村,我的事业在农村。作为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希望为农民更多地鼓与呼,为农业、农村发展多提好建议,把民情民意真实地反映到中央。”
裴春亮这次带来的六份建议都是关于“村里事”,比如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裴春亮说,广大农村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宝藏,能不能挖出真金白银,需要政策,更需要魄力和智慧。他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以此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例如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可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餐饮等,以发展重点产业为引领,加快扶贫进度,提升扶贫效果。对于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扶智、励志的途径去帮扶,让他们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去创造财富,改变自身的命运。
说起正风反腐带来的变化,裴春亮笑了,他说:“变化之大,上到首都北京、下到我们村里。以前为了交际应酬,北京的高档饭店也进过,不提前预订就没包厢,人均1000元算便宜的,那是吃饭吗?是在吃面子。现在高档饭店也亲民了,推出了很多家常菜,朋友间聚会也能接受。”
前些年,村里人办红白事喜欢攀比,办事儿摆了多少桌、杀了几头猪、抽什么档次的烟、喝什么牌子的酒,茶余饭后谈起来,好像是一种荣耀,准备的饭菜吃不完,浪费严重。如今村里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制定乡规民约,腾出5间房子集中办事,刹住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风气。
裴春亮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能让不良风气反弹。
“今天你借我一升,将来我还你一斗”
裴春亮向记者介绍:“今年初又拿出8000万元,为太行山里的大小西沟村392户、1798口人建房,让他们在2017年上半年免费住上新房。我们将对那里进行旅游综合开发,不但让村民有新房住,还有钱赚。”
裴春亮的大手笔不止一次。2006年初,他自掏腰包3000多万元为乡亲们建设160套别墅,每户村民免费住上200多平方米的楼房。之后,他又出资5100万元,连同政府拨款1000万元和群众集资200万元,修建裴寨水库,不仅彻底结束了裴寨村“望天收”的历史,而且解决了周边两个乡镇2万余亩土地灌溉问题,惠及3万多农民。
修公路、建学校、办医院、扶贫助学……不包括在村里建企业的投资,裴春亮为了帮助家乡建设、村民致富,他个人出资已超1亿元。
“我为乡亲们做这些,就是为了报答他们在我绝望无助时对我的大恩。”裴春亮眼里噙着泪花说。
裴春亮1970年出生,上面有3个哥哥,“10岁之前没穿过一双新鞋,没吃过一个整馒头”,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后,家中却连遭不幸:三哥、二哥接连因故去世,母亲患癌,大哥瘫痪在床,兄嫂出走改嫁,留下3个侄儿、侄女,父亲承受不了打击,一病四年后也撒手人寰。
按当地风俗,人死后必须在3天内入殓。16岁的裴春亮没钱、没棺材安葬父亲。在他绝望无助之际,村党支部书记裴清泽带着村民到村头把一棵泡桐树砍下,连夜赶做棺材。日子也很拮据的乡亲们向他伸出援手,这个一元,那个五角,帮他安葬了父亲。这家一升米、那家一瓢面,帮他度过了最难最苦的时期。“党组织和乡亲们给我的帮助,我刻骨铭心记一辈子。”从那时起,裴春亮便在心中发誓:今天你借我一升,将来我还你一斗,长大后一定要报答恩重如山的父老乡亲。
“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更多人幸福”
“有饭要给饥人,有衣要送寒人。”没上过一天学的母亲对裴春亮的言传身教让他至今铭记。裴春亮身上带着父母和乡亲们朴素、善良、勤劳的“基因”,支撑着他后来艰辛奋斗,也让他获得了成功。
安葬了父亲,上初二的裴春亮不得不辍学,挑起家庭的重担。此后的20多年里,裴春亮开过理发店,推销过石材,经营过饭店,承包过矿山。
“穷不学,辈辈穷。处处留心皆学问。我对这两句话有很深刻的体会。”裴春亮说,他开理发店时,不只赚每人每次3毛钱的理发钱,还留心听来理发的人讲外面的信息、挣钱的门路。
1994年,裴春亮只身一人到北京推销家乡的石材,借了辆自行车满北京跑,看见工地就进去推销。夏日正午的立交桥下、树荫下,铺几张报纸躺下就能睡着。他赚的“第一桶金”来自一次助人为乐——在马路上主动帮着推一辆抛锚的面包车,交谈中得知司机是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采购员,好心得好报,裴春亮一笔就赚了9万元。
回到家乡后,裴春亮经营饭店、承包矿山,财富逐渐增多。身边富起来的朋友劝他一起去澳门“摸几把”、潇洒潇洒、找找刺激,他不去,他说:“我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儿和本。”
裴春亮在出资5100万元修建裴寨水库时,有好几个房地产商朋友对他说:“把5000万放我们这里,用不了多久就翻番,到时别墅、游艇、飞机都能买来享受。”裴春亮拒绝了,他说:“比起个人赚大钱,解决乡亲们吃水难、灌溉难更重要。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不顾乡亲们的期盼。”
“我至今认为最好吃的是大白菜捞面、南瓜捞面,吃着香、吃得饱。”裴春亮说,既过了苦日子,也过了富日子,深知富而骄、富而奢,好日子长不了,只有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才能长久幸福。
“当年如果没有村党支部书记和乡亲们帮我,我不知如何安葬父亲,这让我懂得感恩、报恩。”裴春亮真诚地说,没有国家这几十年经济社会大发展,一个农村穷小子又怎么能够致富?现在我算是比较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全国人大代表,责任更重大,我要带动更多乡亲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让更多人幸福”。(本报记者 尹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