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永远的榜样】系列之高端访谈:裴春亮 致敬70年,感恩再出发
发布时间:
2019-05-17 08:33
来源:
河南日报
编者按:
春江之水润太行。
在全国的新农村建设领域,在民营企业发展领域,在基层党建领域,河南的春江集团都是一面旗帜。
昔日太行山中的辉县市裴寨村,现在闻名全国的裴寨社区,2018年,接待参观团队达9万多人次。曾经有中国外文局采访团到裴寨考察了4天,瑞典人汉尼斯还舍不得走,又留下来采访几天。带队的人民画报社副总编辑李霞说:裴寨的故事,是我们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最好素材。
值新中国建国70周年之际,特刊发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的文章《致敬70年,感恩再出发》,抒发企业家家国情怀,铭记他们的奋斗初心。
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往,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是1970年出生的,从小时候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到后来靠党的好政策,率先富裕起来,再到后来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住上小洋楼,告别望天收,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梦想,把一个从只有595口人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为入住11800口人、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0元的新型城镇化社区。在党的关怀和引领下,我和我的家乡都充分享受到了祖国发展带来的红利。
创建春江集团让乡亲们有活干、有钱赚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得营养、穿的时尚”,从“土坯房”到“小楼房”,从“扬灰路”到“柏油路”,从“小病拖大病扛”到“合作医疗看病报销”,从“排队交公粮”到“种地发补贴”,从“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如今的空调、电脑、小汽车……
这些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无不展示出祖国的繁荣昌盛给老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亿万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的结果。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举国上下开展的精准扶贫行动,让更多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脱贫,走向小康。张村乡和漫村80多岁的原守玉老人激动地说:“共产党为民的作风又回来了呀!”
2017年,我光荣出席了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并作为农民代表走上了“党代表通道”,借助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我把太行山区农民的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真的感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和自信。
我连续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是,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家乡太行山区农民的骄傲。我把“村里的事儿”带进人民大会堂,再把中央精神带回田间地头。乡亲们非常想听、也特别爱听党中央的声音。我在村民大会上讲,听党话,跟党走,方向对了比什么都重要。
裴春亮带领乡亲们兴修水利,发展高效农业
中国共产党从历史到今天,时时刻刻都在为老百姓干事,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走向共同幸福。谁听党的话谁不吃亏,裴寨村的发展实践证明,听党话,跟党走,没有错!乡亲们非常认同,他们由衷的笑容掺不了假。所以中央有号召,裴寨有行动。只要是党中央提倡的,裴寨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裴寨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裴寨坚决不做!我觉得,作为村支书最大的能耐,就是让每个阶段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在村里落地生根。只有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我们的政权才能固若金汤,我们的事业才能永续发展。
作为全省“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成员,所到之处,我都会这样发问:到底是谁在保我们平安?是谁在为我们搭建致富奔小康的平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新时代。
作为一名全国道德模范,努力报答乡亲、回报社会,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理想。为了让生活不如我的乡亲们和我一样过上好日子,我先后捐资了2.1亿多元,致力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异地扶贫和乡村文明等慈善事业。我感到,个人即使家财万贯也是小日子,与乡亲们共同幸福才是大日子。
裴春亮出席党的十九大并在党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
如今,我们裴寨社区已成为新乡市先进群体精神现场教学点和首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被河南省确立为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点。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百年梦想,曾经那么遥远;伟大复兴,今朝触手可及。国家的伟大,莫过于以改革之魄力圆国人之理想;人生的精彩,莫过于以拼搏之活力筑家国之梦想。作为一名农村基层的“领头羊”,我们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要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让我们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战天斗地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把我们农村建设的更美,农业发展的更强,让农民生活的更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辉县市裴寨村党支部书记 裴春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