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红星耀太行 乡村振兴忙
发布时间:
2020-07-20 09:38
来源:
中国青年网辉县7月4日电“小朋友们知道这张照片是哪里吗?以前我们的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地窖水,走的是泥土路,村子十年九旱,村民生活十分艰苦......”7月1日,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史馆里,讲解员正在给小朋友们讲解村史,土坯房”变身“小洋楼”,穷山沟发展为富裕村,裴寨村蝶变的故事在小朋友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裴春亮的艰苦奋斗故事激励着小朋友们励志勤学,努力成为国家栋梁。
讲解员给小朋友讲解村史。张香丽 摄
裴寨村位于太行山东南麓,曾经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村。2005年,青年企业家裴春亮回村当“村官”以来,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一起,勤干加苦干,把这个昔日只有595口人、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了1.18万余人、人均年收入1.8万余元的“全国文明村”,让村民实现了“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的致富梦。
但裴春亮并未停下脚步,他说:“我给自己定下个新目标,要带领太行山新乡段十几万人共同致富,让更多群众拥护党的领导,齐声夸赞共产党好。”
产业造血,让村民家门口就业致富两不误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裴寨村一带属太行山丘陵地带,土薄石厚,十年九旱,红薯特别耐旱,沟沟坎坎栽上就有收成,且产量也大,加上当地土质多为石灰岩红粘土,土壤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红薯生长需要,产出的红薯质地坚实,含粉量极高,做出的粉条劲道好吃。
裴寨社区。资料图
如何就地想办法,把乡亲们的“拿手好戏”变成“生财之道”,把当地的“土蛋蛋”变成“金豆豆”?裴春亮受“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的启发,回村立刻启动裴寨村跨境电商项目,力推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家乡原生态的传统纯手工红薯粉条,并发展出红薯粉条深加工项目——酸辣粉。
在裴寨酸辣粉工厂,机器声隆隆响,农户们分装、称重、打包,一派忙碌景象。据介绍,繁忙时,工厂仅一天的红薯粉用量就达30吨,也就是说,即使整个张村乡的两万多亩耕地全部种成红薯,也仅够企业用一个月。
对此,裴春亮表示,裴寨正在规划筹建一座占地2000亩的辉县薯品产业园,打造从种植到加工的红薯产业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规模化发展红薯深加工产业,带动太行山区的更多农民种植红薯、发展红薯产业。
裴寨村跨境电商助力村民致富。资料图
在裴寨老村广场“跨境电商仓储基地”,近百家淘宝店铺正线上线下繁忙交易。裴寨村生产的酸辣粉、石碾小米、草鸡蛋、山木耳等特色农副产品等产品需要大量网络电商。经裴春亮牵线搭桥,张村乡400多户贫困户在公司帮助下建立线上商铺,商铺由公司统一经营,贫困户每建一家每月补贴100元,3年后交给贫困户经营。
“跨境电商把太行山区特色农副产品远销海内外,延伸了农业产业链,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让200多户农民家庭通过电商平台增收致富。”裴春亮说,“每个贫困户每月电商收入最高能达500元,全年6000元,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并持续增收创造了平台。这个项目不仅推动周边困难群众稳定脱贫,更催生了一批新潮的山村‘电商’!”
在裴寨村口,上海合禾服饰公司正在加紧装修。裴春亮介绍,这是村里新引进的一家以高端服饰定制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目前正进行形象顾问和量体师的技能培训,预计投产后将带动200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挣钱两不误。
“红色文化”引领文明乡风,村民富了口袋富脑袋
山村之变,不仅在口袋,更在脑袋。“2008年我们刚搬进新村时,公共卫生间的垃圾桶都有人悄悄拿走。”裴春亮深刻地认识到,高楼大厦好建造,村容村貌好整治,但要改变人的思想,得有个过程。裴寨村党支部把乡村治理提上了日程。
裴寨社区一瞥。张香丽 摄
创建习书堂、农民红色课堂给乡亲们提供学习场所;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言行,评选“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身边道德模范;创建初心文化广场,道德文化墙,石刻文明标语......现在,裴寨村的红色标语遍地开花,潜移默化地引导着群众移风易俗。
裴寨还提出了“情德法”融合治村的理念,形成支部党员大会、全体村民大会民主决策,月末干群联席会监督落实,每排楼“排长”反馈听取社情民意,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问效的联动管理体系,让群众的心里话有人说、牢骚话有人听、烦心事有人管。创建裴寨社区服务中心,24小时值守,群众“小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难事不过周”。
辉县市家风馆落户裴寨社区。张香丽 摄
该村村民裴龙东股骨头坏死急需手术,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村“两委”发起捐款倡议后,不仅党员干部带头捐款,全村群众甚至在外上学的大学生都通过“裴寨大家庭”微信群发红包传递爱心,没想到短短一天时间全村就义捐善款19680元。晚上村干部去裴龙东家送钱时,裴龙东母亲当场流着泪说,大队和乡亲们的这份情她一辈子都不会忘。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石。今年6月,辉县市家风馆也落户裴寨社区,推动着裴寨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现在的裴寨处处营造社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用质朴的乡情团结人,以道德的力量感召人,以法律的条文规范人的治村理念,已进入裴寨人的血液,文明之风在裴寨生根开花。(张香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