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记“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裴春亮
发布时间:
2021-05-29 08:20
来源:
中国社会报

当村官
乡亲们盼的,就是我要干的
16年前的2005年开春,农历春节刚过不久,当时的裴寨村老支书裴清泽和几位村干部,已经两次来到住在辉县市的裴春亮家里,“商请”他回村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要知道,在裴寨村这个只有150多户、600来人的小村里,由于种种原因,前两届候选人得票都没有过半,村主任已然空缺6年之久。裴春亮推辞说:“不中不中,我正做企业,脱不开身。再说,能力也不足……”但是第二天早晨,村里用4台拖拉机拉来六七十号人,裴春亮的屋子和院子里站满了乡亲,他们是来“三请诸葛亮”了……
回村参选。高票当选。
裴春亮不是不知道“宁领千军,不领一村”这句俗语的分量,也不是不知道裴寨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所面临的艰难局面,但他就是割舍不下与故乡和乡亲们的那份“恩情”……
回忆那段往事,裴春亮的眼里始终有晶莹的泪花在打转。他说,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裴春亮早年也曾有一个虽然清贫但却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然而命运之“凶神”突然接二连三降临他家:先是17岁的三哥下煤窑没了;再是25岁的二哥出车祸走了,二嫂改嫁,留下了一个年幼的侄儿;接着是大哥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大嫂改嫁,又留下一双小侄女;再接着是父亲偏瘫失语,卧床4年后撒手人寰……只有他这个十五六岁的男子汉和母亲面对这一切。父亲走了三天,家里没钱买棺材。母亲说先得顾活人,就卷个苇席筒儿、挖个坑“软埋”了吧。但当时的村支书裴清泽知道后,悲悯而又不无严厉地说,这怎么成,都什么时代了,再困难也不能“软埋”呀,再说还有组织上呢。这是裴春亮第一次听说世界上还有一个“组织上”。正是在组织上的关怀下,村里特批伐了两棵桐树给父亲做棺材,村里的党员们这个三块、那个两块筹钱为父亲置办寿衣,还有乡亲们自己带着米面和柴禾来操办丧事……为裴春亮的父亲体体面面地办了葬礼。事后母亲叮嘱他,这个情要还上,就指望你了。
裴春亮对记者说,那时候他带着三个年幼的侄儿侄女,每天晚饭在谁家吃,心里没有底儿。要是没有乡亲们患难相帮,哪有我的今天?我当村主任,就是想带领乡亲们,过上像我一样过着的好日子。
老百姓心目中好日子的标准是什么?
头等大事,莫过于盖房子、娶媳妇。
说起盖房子,村民们都有一肚子苦水。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个别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陆续盖起新房子。但大多数人还是真的穷,依然住着几十年前的土坯房和捶棚。每当山雨来时,整个村子就乱作一团。特别是睡到半夜大雨突降,大家都在风雨声中爬上屋顶,忙乱着用塑料布整个儿地蒙盖。所以家家户户都必备着塑料布、雨靴和手电筒这“三件宝”。更让人发愁的是,农村说媒提亲,女方首先要看房子;没有房子,谁给个媳妇?2005年那会儿,村里还有十七八个大龄光棍汉。
裴春亮谋划着为全村150多户农民统一建新村。他跟村干部们商议,盖上几栋楼,让咱裴寨村的人都住进去。一位村干部开玩笑说,都住楼上,咱那耕田种地的犁呀、耧呀、锄呀,都往哪儿放?另一位村干部说,盖楼是好,问题是咱这穷村,钱从哪儿来?
裴春亮回县城跟办企业的媳妇商量为村里盖楼的事,毛估一下,少说也得2000多万元。他对媳妇说,咱们企业一边挣钱,一边给村里盖房子。他决心个人出资,为乡亲们捐建一个裴寨新村。
说干就干。裴春亮当村主任仅两个多月,即于2005年7月,一场浩大的裴寨新村建设工程开工了。由于舍不得占用一分耕地,就把南岭东边的荒山头削平,历时3个寒暑,投入3000多万元,一水儿修建起8排16栋160套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甭提有多气派啦!村民们以抓阄的方法分到新房,领到钥匙,推开门一看,客厅宽敞明亮,瓷砖铺地,涂料刷墙,卧室、厨房、卫生间,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搬进行李铺盖、锅碗瓢盆,就可以直接入住了。
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从冬至搬进新楼到春节前夕,在短短的个把月时间里,全村竟有20多户人家娶新媳妇进门。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5.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