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春江抢险救援队:越是危险越向前
发布时间:
2021-08-26 08:41
来源:
洪水滔天见证人间冷暖,危难时刻尽显英雄本色。
在卫辉迎战特大暴雨灾害行动中,春江集团救援力量格外引人注目。在董事长张洪梅的亲自坐阵指挥下,集团上下闻“汛”而动,尽锐出击,守护河堤他们敢打头阵,转移群众他们奋勇当先,灾后重建他们义不容辞,最大限度守护了卫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续写了人间大爱。
把责任扛肩上 抗洪一线践使命
灾情就是命令!7月22日夜,东孟姜女河水位68.87米,超保证水位0.77米,河道两侧的河堤多处出现塌方、漫堤,一旦决口后果不堪设想。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春江集团临危受命,抽调党员骨干和退役军人组成突击队,先后派出500余人次,连续奋战6个昼夜,守护在东孟姜女河大堤上,累了,他们就露天休息打个盹,饿了,就啃几口方便面,时刻准备排险加固。
巡堤查险是抵御洪灾的重要一环,险情发生时,必须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处理,为了大堤的安全,救援队采取轮班制,确保至少50名抢险队员24小时全天候战斗在东孟姜女河护岸护堤。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河水泡凉了他们的身体,依然停止不了他们手下的动作,大家心中燃起团团烈火,有人负责撑沙袋、系沙袋,有人负责装、搬,70斤左右的沙袋,背起、填坑、再背起、填坑……大家的肩膀和手臂被沙袋磨得通红。“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只想着争分夺秒堵决口,根本感受不到身体上的疼痛。”救援队员李培海坚定地讲道。
把群众当亲人 救援现场显大爱
“帮我一下吧,有个未出满月的孩子,能不能把我们送到一附院?”7月23日,正在仿古街北头执行任务的救援队员,在比干大道红绿灯处,碰见一个中年妇女拦住了车。
“上车!让婴儿跟母亲坐到驾驶室,我们站到铲车外面。”就这样,救援队员张新柱抱着婴儿,李震搀扶着这位体弱的母亲上了铲车,将他们安全送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那个孩子,之前一直在哭,没想到救下来后,我们一抱他居然不哭了。”讲到这里,救援队员张新柱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一位年近85岁高龄的独居老人,因放心不下家里的财物,死活不愿意转移。可屋里的水已经没过大腿,长时间浸泡可能会发生坍塌的危险。“人在比什么都重要!”最后,在救援队员刘冰和李彦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老人才同意转移。
当抢险人员正组织“幸福树集中点”的被困群众转移时,一名家住严光街第九中学旁的中年妇女眼含热泪求助道:“俺家老父亲偏瘫在床,困在家里出不来了,能去救救俺吗?”救援队员立即开着铲车向老人家里赶去,狭窄的小巷,铲车无法抵近,巷道里的积水散发出阵阵恶臭,而且一眼看不到底,大家随即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徒步300多米将老人抬到街口安置在铲车斗里。
类似的救援场景在不断上演,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在4天4夜的救援中,救援队员一次又一次冲在抗洪抢险一线,不是在救援,就是在救援的路上,先后转移受困群众1200余人。
把家事压心底 于无声处见担当
“好儿子,家里没事儿!我为你感到骄傲,家里有我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听到家里一切都好的时候,家住重灾区唐岗村的李震又安心地投入到了“保卫卫辉”的战斗中去。殊不知,老实巴交的父亲“骗”了他,家里的车被淹了,上涨的洪水也即将进入他们家院子,全家人都在想方设法自救。
家住卫辉市区的任鹏,这个1米85的硬汉,看着被洪水淹没的家园,心都要碎了,平时十分健谈的他,此时默不作声,始终冲在转移群众的最前沿。几天下来,浑身晒掉了一层皮,嗓子也沙哑了,整个人变了模样。
顾不得家里还有80多岁老母亲的甘良博,接到命令后,从家里出来就直奔河堤。“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保护群众,抗洪抢险是使命所在。”甘良博铿锵地说道。
和他们一样,春江救援队成员基本都是来自卫辉和辉县,他们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只字不提家里受灾情况,视使命如泰山,视群众为家人。越是波涛汹涌,越要奋勇向前。巡防河堤,24小时轮番坚守,风雨无阻,保证河堤无恙;转移被困群众时,哪里危险冲在哪里,哪里有需求出现在哪里,保障一个群众都不能少!
他们骨子里的温良,正是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下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新闻